出国出境

教育科学学院伍香平新加坡访学总结


《中华文化教育传承的共同努力》


2018年8月2-26日,我有幸受邀赴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进行暑期研修访问,做了一场专题报告、访问了当地幼儿园,参与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开拓了视野、结交了朋友,建立了学术联系的基础和国际合作的可能。


点击查看原图

一、建立起了联系的基础和合作的可能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既是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部分也是新加坡教育部的业务研究与指导部门,与新加坡教育部、国立教育学院联合形成新加坡教育的铁三角,主要研究中小学、幼儿园的华语教育、母语传承,统管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华文教师培训与在岗能力提升,参与课程标准研制和课程资源开发,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为了方便交流,中心为我提供了专门的座位、电脑以及进出的门禁卡,提供了图书室资源;在访问期间认识了十来位专家学者,交换了邮箱与电话联系方式,他们大多有国外学习经历和国际学术背景,欧美名校毕业的较多,但都是围绕华族后代如何传承母语和学习华文、传承中华文化开展的研究,在小学与学前阶段还研制了许多绘本资源;在交流当中,我把我校主页推荐给大家,并把我校各类邀聘学者的网页分享了,有几位研究者表示出兴趣,中心的符传丰院长表示一直与武汉的高校有联系,希望进一步了解湖北二师并能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资深的华文教育专家苏启祯博士给了我多次指导,还赠送了两本著作给我,在国际出版社和发表文章等方面给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陈照明博士、龚成讲师、首席特级教师林季华老师等多位老师给了我指导和帮助,也都对未来进行合作给予了期待。

二、做了专题报告传递了信息获得了认可

受邀为华文教研中心的全体成员做了一场名为“中国学前教育的成就与挑战(以湖北省为例)”专题报告,从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队伍建设成就以及政府管理与投入力度等方面,以湖北省的案例为佐证进行了解读和展示,同时对于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新问题和需要面对的未来挑战进行剖析与建议,激发了现场听众的兴趣与热烈互动,延伸讨论了留守儿童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相关话题。

同时,在研修期间,也参与了华文教研中心的每周例会、专题学术会议、外宾来访等等中心内部活动,听了符传丰院长《双语教师培训》、陈之权博士《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历程》、苏启祯博士《家庭母语教学法》等数场专题报告,对于华文教育、家族母语策略与中华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了解,激发了一些思考,获得了关于双语教育、华文教学、家庭母语交流策略和新加坡的华文课程有了专业启发。

三、参与华文教研中心的公众活动丰富了研修经历

在访问期间,参加了新加坡教育部组织、各个双语教育研究机构协同举办的母语年度会展公众活动。在华文教育方面有华文教研中心、国立教育学院以及一些华文研究机构参与,同时,还有印度语、马来语的相关研究机构也进行了展示,主要是一些双语研究部门、机构和社会组织面向三个族群家长和幼儿展示母语和双语教育的成就、发展与趋势。现场展示既有宣传双语的教育价值、课程资源、教育方法,更多的是提供现场小游戏,让小朋友现场体验使用母语和玩母语游戏的快乐。

会场规模很大,来的家长们都非常多。在全天会展宣传的同时,还开展了数个学术会场,邀请了双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来听讲座的大多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也有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的家长,特别有意思的是,来分享交流的除了教育界的人士,还有演艺界的名演员以家长角色来分享讲华文的重要性,活动丰富且形式活泼。

这样的公众活动对于我们大学教育来说很有启发性,大学不应真的是象牙塔一样或围城式的封闭起来,应该鼓励大学师生多举办或参与面向社会或家长的公益活动,尤其是师范院校,更应敞开门办学,让社会更加认可也更依赖师范人。

四、访问幼儿园增进了当地学前教育的理解

除了采取文献整理和网站浏览来了解新加坡幼儿园教育情况之外,此次研修也有幸跟着林季华老师去了MFS的一所幼儿园进行了半天的参观交流,全园可以容纳110名幼儿,年龄从2岁到6岁,教师与幼儿的比例与幼儿的年龄直接相关,从1:8到1:20不等,每个班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中文教师一名英文教师(这所园是中英双语,中文为母语),各班并不是独立的空间,而是在同一个空间当中划分不同的区域,分别开展活动。幼儿园是学习与生活保育相结合的,所以时间上既有7对7的时长(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也有半日制到中午结束的。全日在园的幼儿有餐点、午休和洗澡(因为有洗澡的环节,且是教师的工作内容,所以家长还是希望幼儿园尽可能是女教师比较好)。

林季华老师为家长们讲了绘本阅读专题,家长们对华文阅读有较大的兴趣,现场听课特别认真,我也参与了家长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到家长们更关注幼小衔接,更关心的仍然是如何为小学教育打基础的问题。这对我们当前研究幼儿园小学化的追因分析提供了一些国际化的共性素材。

五、小结

此次研修较好地利用了暑期,在行程安排与内容对接上都比较顺利,尤其是在专题交流方面有较大收获,近期准备完成的有:(1)邀请对方1位老师申报我校楚天学者;(2)在校内进行一次新加坡研修的专题分享;(3)思考学前儿童双语教育中的中文教学法,并努力撰写形成学术论文。